地产供应商被驱使记:从垫资、融资到马甲

房产家居
2023 11-20 21:29:11
分享

  从7家房企手中,抢到北京丰台地块的东方雨虹,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。

  不同于其它房企发布的拿地公告,表达幸运或是喜悦之情,东方雨虹公告强调的是:“拟通过该土地资源合作,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深度的业务合作关系,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”。

  言外之意早已明显:地是别人的。

  一个多月以后,这宗热门地块的所有者终于浮出水面——中海发展。

  也就是说,东方雨虹作为供应商,以拿地的方式与中海发展这一大客户,建立了深度捆绑。

  今年,关于“马甲”拿地已经屡见不鲜,陌生面孔也越发增多。类似东方雨虹、同一装饰等房企供应商,也多次现身土拍市场。

  与其说是冲着土地红利而拿地,还不如说是冲着房企的合作大单。毕竟作为供应商自身,并无开发地产项目的经验,还是要依赖实力房企。

而随着地产周期的到来,供应商同样面临着大环境的挑战。

  难以割席

  根据票交所数据,今年5月至10月末,发生3次以上商票逾期,且月末有逾期余额或当月出现票据逾期行为的房地产项目公司数量,达1377个,同比减少57.6%,占全部商票逾期企业的比重,环比降低0.8pct至53%。

  从商票逾期增量看,10月环比净增加25个商票逾期的项目公司,当月新增逾期项目公司环比增长9%至169个;9月发生逾期但10月实现逾期余额清零的项目公司有144个,环比减少42.9%。

  换言之,当前房地产商票承兑的高峰期已过,新增逾期风险主要集中在近期遇险的房企,整体行业商票逾期可能趋于稳定。

  自房地产商票纳入监管范畴之后,其发行速度就放缓了许多,大部分都在消化存量。一些供应商也吸取教训,停止接收出险房企商票,甚至采取现款现货交易,尽量避免流动性紧张房企的赊账行为。

  但一个事实是,供应商嘴上说与房企划清界限,现实却难以割舍,因为地产商对他们来讲,过于重要。

  比如,很长一段时间内,工程渠道都是江山欧派收入的主要来源,其依赖与地产商建立合作关系,以定制生产线批量制造为主,通过低价、走量获得规模扩张。

  自2017年上市以来,江山欧派维持营收、净利规模稳定增长,正是源于工程地产的拓展。2020年,江山欧派的工程渠道收入,甚至一度增长至26.07亿元,营收占比高达91.34%。

  但去年,江山欧派由于工程渠道受影响,实现营业收入32.09亿元,同比仅增长1.63%;相较于2020年48.6%的增长率,其增速的变缓,肉眼可见。

  一边依靠房企保持业务量,一边哑巴吃黄连地吞下风险,几乎是供应商们,难以改变的生存常态。

  至今,上述的“马甲”东方雨虹踩坑的事实,仍颇为骨感。在其财报里面,常常可以看到一句话:“因客户经营不善出现债务危机,预计无法全部收回。”

  统计获悉,2018年至2022年,东方雨虹的应收账款,分别为45.11亿、56.36亿、61.01亿、87.64亿、108.79亿,逐年增加。其中许多是在与房企的合作中产生的。

  在去年年报里,它列举了对应收账款中11家客户的坏账计提情况,其中有1项计提的比例达到80%,1项计提的比例达50%,3项计提的比例为30%。

  有些房企未能按时偿还债务,只能拿商品房冲抵,供应商也只好接受。

  比如,前些年,在志邦家居财报里,投资性房地产一项金额,大部分时间均为零,但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期末,其投资性房地产金额分别为426.31万元和1714.75万元。

  这项数值的快速增加,主要便由于部分大宗业务客户,以商品房冲抵应付公司货款,公司自持后形成的。

  在商票式微之后,供应商又为房企充当起了拿地马甲。未来,紧密联系的两者,或许还会演绎出更多的合作模式。

The End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,本站仅提供展示,不拥有所有权,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文章、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/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,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
友情链接